文學江湖 (繁體字版)
SKU:
$0.00
Unavailable
per item
出版發行: 台北三民書局
出版年: 2018 (2018年 6月初版)
總頁數: 488
ISBN 978-986-387-230-6
內容簡介 (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四):
王鼎鈞1949年漂流到台北,賣文為生,先後進入廣播、報紙、電視等媒體,主持文字工作。那年代台灣處於權威統治的高壓之下,文字獄連續發生,新聞媒體又屬於敏感事業,人人自危,王鼎鈞憑他憂患磨練而生的智慧,勤苦學習而得的文學技巧,和當時的特務人員對奕,渡過一個又一個險灘,奇趣橫生。那時台灣有「民主自由或集權專政」的論爭,好學深思的王鼎鈞置身其中,亦有深刻的體驗與精采的記事。王鼎鈞說他畢竟是一個作家,取材偏重文學藝術的坎坷發展,他自己如何由文藝青年到散文名家,也在書中留下成長的記錄,極有參考價值。凡此種種,顯出此書別具一格,與眾不同,至於詩筆的感性,史筆的理性,漁樵閑話一般的趣味性,使文學評論家紛紛予以很高的評價。
出版年: 2018 (2018年 6月初版)
總頁數: 488
ISBN 978-986-387-230-6
內容簡介 (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四):
王鼎鈞1949年漂流到台北,賣文為生,先後進入廣播、報紙、電視等媒體,主持文字工作。那年代台灣處於權威統治的高壓之下,文字獄連續發生,新聞媒體又屬於敏感事業,人人自危,王鼎鈞憑他憂患磨練而生的智慧,勤苦學習而得的文學技巧,和當時的特務人員對奕,渡過一個又一個險灘,奇趣橫生。那時台灣有「民主自由或集權專政」的論爭,好學深思的王鼎鈞置身其中,亦有深刻的體驗與精采的記事。王鼎鈞說他畢竟是一個作家,取材偏重文學藝術的坎坷發展,他自己如何由文藝青年到散文名家,也在書中留下成長的記錄,極有參考價值。凡此種種,顯出此書別具一格,與眾不同,至於詩筆的感性,史筆的理性,漁樵閑話一般的趣味性,使文學評論家紛紛予以很高的評價。
Sold Out
選文試讀:(一)匪諜是怎樣做成的
我在一九四九年五月踏上台灣寶島,七月,澎湖即發生「山東流亡學校煙台聯合中學匪諜」冤案,那是對我的當頭棒喝,也是對所有的外省人一個下馬威。當 年中共席捲大陸,人心浮動,蔣介石自稱「我無死所」,國民政府能在台灣立定腳跟,靠兩件大案殺開一條血路, 一件「二二八」事件懾伏了本省人,另一件煙台聯合中學冤案懾伏了外省人,就這個意義來說,兩案可以相提並論。
煙台聯中冤案尤其使山東人痛苦,歷經五○年代、六○年代進入七○年代,山東人一律「失語」,和本省人之於「二二八」相同。我的弟弟和妹妹都是那「八 千子弟」中的一個分子,我們也從不忍拿這段歷史做談話的材料。有一位山東籍的小說家對我說過,他幾次想把冤案經過寫成小說,只是念及「身家性命」無法落 筆,「每一次想起來就覺得自己很無恥。」他的心情也是我的心情。
編劇家趙琦彬曾是澎湖上岸的流亡學生,他去世後,編劇家張文祥寫文章悼念,談到當年在澎湖被迫入伍,常有同學半夜失蹤,「早晨起床時只見鞋子」,那 些都是強迫入伍後不甘心認命的學生,班長半夜把他裝進麻袋丟進大海。這是我最早讀到的記述。小說家張放也是澎湖留下的活口,他的中篇小說〈海兮〉以山東流 亡學生在澎湖的遭遇為背景,奔放沉痛,「除了人名地名」以外,直言不諱。然後我讀到周紹賢〈澎湖冤案始末〉、傅維寧〈一樁待雪的冤案〉、李春序 〈傅文沉冤待雪讀後〉,直到〈煙台聯中師生罹難紀要〉、張敏之夫人回憶錄〈十字架上的校長〉,連人名地名都齊備了。
可憐往事從頭說:內戰後期,國軍節節敗退,山東流亡學生一萬多人奔到廣州,山東省政府主席秦德純出面交涉,把這些青年交給澎湖防衛司令李振清收容。 當時約定,讓十六歲以下的孩子繼續讀書,十七歲以上的孩子受文武合一的教育,天下有事投入戰場,天下無事升班升學。當時,國民政府教育部和在台灣澎湖當家作主的陳誠都批准這樣安排。
一九四九年六月,學生分兩批運往澎湖, 登輪者近八千人, 後來號稱八千子弟。七月十三日,澎湖防衛司令部違反約定,把年滿十六歲的學生,連同年齡未滿十六歲但身高合乎「標準」的學生,一律編入步兵團。學生舉手呼 喊「要讀書不要當兵」,士兵上前舉起刺刀刺傷了兩個學生,司令台前一片鮮血,另有士兵開槍射擊,幾個學生當場中彈。三十年後,我讀到當年一位流亡學生的追述,他說槍聲響起時,廣場中幾千學生對著國旗跪下來。這位作者使用「汴橋」做筆名,使我想起「汴水流,泗水流……恨到歸時方始休」,可憐的孩子,他們捨死忘生追趕這面國旗,國旗只是身不由己的一塊布。
編兵一幕,澎湖防守司令李振清站在司令台上監督進行。流亡學校的總校長張敏之當面抗爭,李振清怒斥他要鼓動學生造反。李振清雖然是個大老粗,到底行軍打仗升到將軍,總學會了幾手兵不厭詐,他居然對學生說:「你們都是我花錢買來當兵的!一個兵三塊銀元!」他這句話本來想分化學生和校長的關係,殊不知把 張敏之校長逼上十字架,當時學生六神無主,容易輕信謠言,這就是群眾的弱點,英雄的悲哀,自來操縱群眾玩弄群眾的人才可以得到現實利益!為他們真誠服務卻要憂讒畏譏。張敏之是個烈士,「烈士殉名」,他為了證明人格清白,粉身碎骨都不顧,只有與李振清公開決裂,決裂到底。
張敏之身陷澎湖,托人帶信給台北的秦德純,揭發澎湖防衛司令部違反約定。咳,張校長雖然與中共鬥爭多年,竟不知道如何隱藏夾帶一封密函,帶信使者在澎湖碼頭上船的時候,衛兵從他口袋裡搜出信來,沒收了。張敏之又派煙台聯合中學的另一位校長鄒鑑到台北求救,鄒校長雖然也有與中共鬥爭的經驗,沿途竟沒有和「假想敵」捉迷藏,車到台中就被捕了。
最後,張敏之以他驚人的毅力,促使山東省政府派大員視察流亡學生安置的情形,教育廳長徐軼千是個好樣的,他會同教育部人士來到澎湖。李振清矢口否認強迫未成年的學生入伍,徐廳長請李振清集合編入軍伍的學生見面,李無法拒絕,但是他的部下把大部分幼年兵帶到海邊拾貝殼。徐軼千告訴參加大集合的學生, 「凡是年齡未滿十六歲的學生站出來,回到學校去讀書!」隊伍中雖然還有幼年兵,誰也不敢出頭亂動。張敏之動了感情,他問學生:你們不是哭著喊著要讀書嗎? 現在為什麼不站出來?徐廳長在這裡,教育部的長官也在這裡,你們怕什麼?這是你們最後的機會,你們錯過了這個機會,再也沒有下一次了!行列中有十幾個孩子 受到鼓勵,這才冒險出列。李振清的謊言拆穿了。後來辦案人員對張敏之羅織罪名,把這件事說成煽動學生意圖製造暴亂,張校長有一把摺扇,他在扇上親筆題字, 寫的是「窮則獨搧其身,達則兼搧天下」,這兩句題詞也成了「煽動」的證據。
徐軼千對張敏之說:「救出來一個算一個,事已至此,我們也沒有別的辦法了!」澎湖防衛司令部認為此事難以善了,於是著手「做案」,這個「做」字是肅諜專家的內部術語,他們常說某一個案子「做」得漂亮,某一個案子沒有「做」好。做案如做文章,先要立意,那就是煙臺聯中有一個龐大的匪諜組織,鼓動山東流亡學生破壞建軍。立意之後蒐集材料,蒐集材料由下層著手,下層人員容易屈服。那時候辦「匪諜」大案都是自下而上,一層一層株連。
做案如作文,有了材料便要布局。
辦案人員逮捕了一百多個學生(有數字說涉案師生共一百零五人)疲勞審問,從中選出可用的訊息,使這些訊息發酵、變質、走味,成為罪行。辦案人員鎖定 其中五個學生,按照各人的才能、儀表、性格,強迫他們分擔罪名,那作文成績優良的,負責為中共作文字宣傳;那強壯率直的,參與中共指揮的暴動;那文弱的, 覺悟悔改自動招供。於是這五個學生都成了煙台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分團長。
每一個分團當然都有團員,五個分團長自己思量誰可以做他的團員,如果實在想不出來,辦案人員手中有「情報資料」,可以提供名單,證據呢,那時辦「匪 諜」,只要有人在辦案人員寫好的供詞上蓋下指紋,就是鐵證如山。這麼大的一個組織,單憑五個中學生當然玩不轉,他們必然有領導,於是張敏之成了中共膠東區執行委員,鄒鑑成了中共煙台區市黨部委員兼煙台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主任。
辦案人員何以能夠心想事成呢?唯一的法術是酷刑,所以審判「匪諜」一定要用軍事法庭祕密進行。澎湖軍方辦案人員花了四十天功夫,使用九種酷刑,像神創造天地一樣,他說要有什麼就有了什麼。最後全案移送台北保安司令部,判定兩位校長(張敏之、鄒鑑)五名學生(劉永祥、張世能、譚茂基、明同樂、王光耀) 共同意圖以非法方式顛覆政府,各處死刑及褫奪公權終身。這一年, 張敏之四十三歲,鄒鑑三十八歲。同案還有六十多名學生,押回澎湖以「新生隊」名義管訓,這些學生每人拿著一張油印的誓詞照本宣讀,聲明脫離他從未加入過的 中共組織,宣誓儀式拍成新聞片,全省各大戲院放映,一生在矮簷下低頭。當時保安司令是陳誠,副司令是彭孟緝。
那時候,軍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,五千多名入伍的學生從此與世隔絕。還有兩千四百多名學生(女生和十六歲以下的孩子),李振清總算為他們成立了一所子弟學校,繼續施教,我的弟弟和妹妹幸在其中。下一步,教育部在台中員林成立實驗中學,使這些學生離開澎湖。
我是後知後覺,六十年代才零零碎碎拼湊出整個案情。我也曾是流亡學生,高堂老母壽終時不知我流落何處,我常常思念澎湖這一群流亡學生的生死禍福,如 同親身感受。有一天我忽然觸類旁通,「煙台聯中匪諜案」不是司法產品,它是藝術產品,所有的材料都是「真」的,這些材料結構而成的東西卻是「假」的,因為 「假」,所以能達到邪惡的目的,因為「真」,所以「讀者」墜入其中不覺得假。獄成三年之後,江蘇籍的國大代表談明華先生有機會面見蔣介石總統,他義薄雲天,代替他所了解、所佩服的張敏之申冤,蔣派張公度調查,張公度調閱案卷,結論是一切合法,沒有破綻!酷刑之下,人人甘願配合辦事人員的構想,給自己捏造 一個身分,這些人再互相證明對方的身分,有了身分自然有行為,各人再捏造行為,並互相證明別人的行為,彼此交錯纏繞形成緊密的結構,這個結構有在內在的邏輯,互補互依,自給自足。
今天談論當年的「白色恐怖」應該分成兩個層次:有人真的觸犯了當時的禁令和法律,雖然那禁令法律是不民主不正當的,當時執法者和他們的上司還可以採取「純法律觀點」原諒自己,另外一個層次,像張敏之和鄒鑑,他們並未觸法(即使是惡法!),他們是教育家,為國家教育保護下一代,他們是國民黨黨員,盡力實現黨的理想,那些國民政府的大員、國民黨的權要,居然把這樣的人殺了!雖有家屬的申訴狀,山東大老裴鳴宇的辨冤書,監察委員崔唯吾的保證書,一概置之不顧,他對自己的良心和子孫如何交代?我一直不能理解。難道他們是把這樣的案子當做藝術品來欣賞?藝術欣賞的態度是不求甚解,別有會心,批准死刑猶如在節目單上圈選一個戲碼,完全沒有「繞室徬徨擲筆三歎」的必要。
他們當時殺人毫不遲疑,真相大白時又堅決拒絕為受害人平反。說到平反,冤案發生時,山東省主席秦德純貴為國防部次長,鄒鑑的親戚張厲生是國民黨中樞要員,都不敢出面過問,保安司令部「最後審判」時,同意兩位山東籍的立法委員聽審觀察,兩立委不敢出席。人人都怕那個「自下而上」的辦案方式,軍法當局可 以運用這個方式「禍延」任何跟他作對的人。獨有一位老先生裴鳴宇,他是山東籍國大代表,曾經是山東省參議會的議長,他老人家始終奔走陳情,提出二十六項對被告有利的證據,指出判決書十四項錯誤,雖然案子還是這樣判定了,還是執行了,還是多虧裴老的努力留下重要的文獻,使天下後世知道冤案之所以為冤,也給最 後遲來的平反創造了必要的條件。裴老是山東的好父老,孫中山先生的好信徒。
本案「平反」,已是四十七年以後,多蒙新一代立委高惠宇、葛雨琴接過正義火炬,更難得民進黨立委謝聰敏慷慨參與,謝委員以致力為二二八受害人爭公道受人景仰,胸襟廣闊,推己及人。在這幾位立委以前,也曾有俠肝義膽多次努力,得到的答覆是「為國家留些顏面」!這句話表示他們承認當年暗無天日,仍然沒有勇氣面對光明,只為國家留顏面,不為國家留心肝。所謂國家顏面成了無情的面具,如果用這塊面具做擋箭牌,一任其傷痕累累,正好應了什麼人說的一句話:愛國 是政治無賴漢最後的堡壘。
選文試讀:(二)與特務共舞
一九七0年十一月,台北司法調查局逮捕中廣副總經理李荊蓀,十一天後,沈之岳局長約我見面。他很客氣,我第一次正式見到第一層級的特務首長,二十年來,我一直處於細胞和外圍份子的困擾之中,這一下子算是熬出了頭!
這好像是一個很壞的開始,看起來我像是李荊蓀案的關係人。他們注意我很久很久了,為甚麼讓我在這樣的時刻有這樣一步發展呢,我忍不住要來個假設,我有「假設癖」,這些假設都無法求証,「無解」就是大幸。
消息靈通的人士說,李副總「進去」以後,調查人員提出一些人的名字,要他一一作出分析,某人的性格怎樣,思想怎樣,交遊和言行怎樣。荊公認為國民黨只用奴才,不用人才,以致許多人「壓在陰山背後」。誰是人才呢,我在中廣受荊公賞識,調查人員大概沒有漏掉我的名字,荊公偏愛,大概把我稱讚了一番,當時沈局長創造調查局的現代史,吸納人才,大破大立,他也許想測驗我的「底氣」。
他問我對調查局現在的工作有甚麼意見,調查局以後應該怎樣做,這是何等事,豈容游離於組織之外的一個文人妄議?我不敢回答。大約一個月之後,他的新聞聯絡室主任請我吃飯,一位年輕英俊的聯絡官陪同,館子裡面有一個小小的房間,隔斷雜音。聯絡官又把那兩個問題提出來,我依然惶恐遜讓。
我以為事情可以搪塞過去了。
又過了一些時候,廣播圈裡的一位朋友到我家串門子,帶來一瓶洋酒,我只好請他吃飯,時間地點都約好了。當天上午,他打電話來說,有兩位朋友也想參加,希望我同意,我只有歡迎。進了舘子,才知道一共五個客人,都是同行中出類拔萃的份子,他們搶先付了帳,提出建議,以後每一個月或兩個月聚會一次,輪流作東,這一次算他們發起,下一次輪到我,我只有答應。
他們在一家觀光飯店裡找到一個甚麼廳,面積寬大,中午生意冷清,只有我們一桌,客人上菜以後,連服務生也不見了。他們非常客氣,點菜一定要我點頭,我說話的時候,大家一致靜聽。下一次約會定在甚麼時候?如果我說沒有時間參加,他們延期,即使一延再延,也耐心等候。這個聚會一直到一九七八年九月我出國為止,他們都是中生代精英,有才能有背景,前程遠大,那一個都比我强,怎麼會這樣遷就?這叫做「不尋常的事」。
果然不尋常,有一天談到我新買的房子,我說那一排公寓前院後院都沒有圍牆,住戶想把前後的空地圍起來,工程師說,依照建築法規這樣行不通,但是你們可以「違章」,管區警員負責舉報違章,你們得先使他「沒看見」。於是里長挨家收集紅包,去找警員商量,大家惟恐碰釘子,里長回來報告「他收下了」,人人笑逐顏開,一排圍牆立刻興工完成。我說五十年代大家都窮,提起貪污咬牙切齒,現在七十年代老百姓有錢,行賄是一種樂趣,官員收賄是順應民意。我說現在有人主張台灣要有反對党,其實反對黨早就有了,「特種酒家」發揮反對黨的功能,你在那裡滿足官員的酒色之慾,可以改變許多事情。……那曉得幾個星期以後,里長挨家拜訪,他說管區警員神色慌張,上面來調查圍牆的事了,住戶要统一口徑才好。…….
蔣經國有一篇文章,題目是<風雨中的寧靜>,他描述山間一條瀑布奔騰而下,瀑布後面有一個小小的洞窟,一對知更鳥在裡面做窩,幾隻小鳥也孵出來了,瀑布看似兇臉,其實好像布簾一樣保障了他們的安全,蔣經國如此比喻國際變局下的台灣。我說這個知更鳥的意象太小太柔了,那有中興氣象,我說想當年北伐完成,國民党中央頒布青年十二守則,黨國元老戴傳賢執筆寫成「前言」,那是何等氣勢!說到這裡,我順口「秀」了一下我受的党國教育,我立即把守則前言背誦出來:
總理立承先啓後救國救民之大志,創造三民主義五權憲法之宏規,領導國民革命,興中華,建民國。於今全國同胞皆能一德一心共承遺教者,斯乃我總理大智大仁大勇之所化,亦即中國列祖列宗天下為公大道大德之所感。今革命基礎大立,革命主義大行,………
你看這段話裡有多少「大」,真是大氣磅礡,大義凜然,大智大勇,大破大立,你看那時候的國民黨多有志氣,多有信心,當年的大鵬現在怎麼變成了知更鳥!沒過多久,蔣經國提出施政的大原則,他要「開大門,走大路,當大任,成大事」。
我一看,這是怎麼了,莫非他們改變了做法,停止「引蛇出洞」,開始吹簫引鳳,言者無罪,集大下之智為己智,可能嗎?我已騎虎難下,每次聚會,五架「竊聽器」當面打開,我必須表示坦誠。我想了又想,多年來一隻筆在手,總希望那一篇那一段那一句能影響當道,幫他們多積一粒沙那麼小的德,提醒他們,少造一粒沙那麼大的業,因果微妙,難測寸心,怎知得失!現在有這麼一個明顯有效的管道,我很難抗拒它的誘惑。
我決心繼續探險。我說高雄附近有個地方叫「覆金鼎」,金鼎象徵江山政權,上面怎可加上一個「覆」字?不久,蔣經國南巡,他和當地父老閑話風土,輕描淡寫提了一句,覆金鼎可以改成「金鼎」。
我說紅包象徵吉祥,送紅包收紅包都習以為常,如果政府向習俗挑戰,最好在官文書中給紅包改個名字,讓它象徵罪惡或恥辱。於是蔣經國跟記者們閑談的時候說,紅包要改稱「臭包」。
談到買房子,我說銀行的房屋貸款限八年分期還清,這種規定向人民大眾傳遞甚麼樣的訊息?政府對將來有沒有信心,難道台灣只有八年安定繁榮?如果八年以後中共佔領台灣,你留著那些錢幹甚麼?給中共接收?我說房屋貸款的期限應該放寬為二十年三十年,向歐美看齊,政府更要在國計民生方面強調長程計畫,外商投資來蓋大樓,合作計畫說五十年以後怎樣,七十年以後怎樣,媒體報導要從這些地方著眼,大樓開工、施工、竣工、啟用,大眾要從電視新聞看見這些畫面。我出國前,這兩件事都實現了,我出國後,新聞局推出一句口號:「明天會更好」。
我一面跟這些朋友例行餐敘,同時我跟調查局的關係也繼續發展,沈局長對我說,外界一向覺得調查局很神祕,中共利用這種神祕的感覺把調查局妖魔化,其實調查局是堂堂正正的司法機關,除了工作機密,沒有不可告人之處,他已經把設在新店的調查局本部變成青年學生旅行参觀的一站,他也想使用傳播媒體為調查局做些宣傳,這是新聞聯絡室的業務,希望我從旁襄助。
後來那位年輕英俊的聯絡官送些文件給我看,大概是調查局的簡介和過去發佈的新聞稿之類,我說這樣寫已經很好,局長還想怎樣改變呢?聯絡官說局長希望這些文件能提高文學水準,我說局本部發佈的文稿不能太「文學」,文學修辭容易造成誤解,我說文學應該是作家作出來的第二手傳播,「二手傳播」一詞於焉產生。
後來聯絡官說,局長想拍一部紀錄片,對外報導調查員訓練成長的過程,由訓練的內容延申,顯示調查局的任務和工作方法,各界人士尤其是青年學生,看了這部紀錄片以後,可以知道調查局完全現代化了,他們要報效國家,這是一條光明大道,沈局長希望我能擔任「編劇」。他們已做了一些準備工作,看過新聞局拍製的紀錄片,其中有我參與。
紀錄片由這位年輕的聯絡官擔任導演,他文質彬彬,敏捷而含蓄,有學士學位,可說是新型調查員的代表,新聞界對他很有好感。為了編寫腳本,我和他多次見面,得到許多指教。拍片期間,沈局長三次召我談話,先是指示劇本的重點,第二次他提出一个問題,這部片子要不要有他的鏡頭?他想知道我這個外人的看法。第三次是陪他看毛片,這次經驗很特殊。
地點在某處的製片厰,凡是製片厰,大概都在比較偏僻的地方,那條街我從未到過,我坐調查局派來的車子前往,車到街口我們下車步行,兩旁都是台式樓房,每隔一段距離有一個調查員憑窗下看,手裡拿著無線電話,好像向下一站通報我們的行踪。然後我們登上一棟二樓,房子很破,裡面有燈有座,像小型劇場。接待人員指定我坐在第二排第二個座位,等了一會。燈光熄滅,一個黑影走進來,坐在第一排第一個位子上,他是沈局長,這時另一個黑影突然坐在我的身旁,也就是沈局長的後面,他是一位調查員,然後是放映影片。
片子拍得很好,一流的專業水準,時間超過一個半小時,似乎太長。節奏也稍欠靈活。後來導演向我解釋,這是因為各部門都要有些鏡頭輯入,無法照剪接的要求取捨。我知道我還有機會對着畫面修改旁白,沒有用心細看。放映完畢,燈光未亮,沈局長起身離去,坐在我身旁的調查員緊隨其後。局長下樓以後,全場恢復照明,誰也沒說一句話,我坐原車回家,一路上想:「伺候沈局長可真不容易啊」!
這部紀錄片的用處很多,在調查員訓練班,這是一頁教材,在局本部,這是款待參觀人士的一個項目,在各地調查站,這是一件文宣,片頭字幕有我的名字,我一度惹人另眼相看,處處沾光,不過我離開台灣的日子近了。
那時美國推行「雙語教育」,新移民的孩子不懂英文,學校得先用他的母語教他,這樣中國孩子就需要中文教材和師資。新澤西州「西東大學」承聯邦政府委托,成立「雙語教程發展中心」,遠東研究院院長楊覺勇博士主持,他到台北物色一名中文編輯,小說家、畫家王藍介紹了我。王藍字果之,此時已尊為「果老」。
那時流行的說法,「人生有三恨」:一恨抗戰八年沒到過重慶,二恨勝利復員沒到過北京,三恨反共抗俄沒到過美國,我已三恨有其二,很想有一點彌補,我動了心。
人生果然如戲劇,許多線索平行發展而又相互纏繞。沈局長約集新聞工作者茶話,我也去了,他邀人不少,大半是採訪主任這一層次的從業員,會場也沒有甚麼形式。沈局長閑話家常,談笑風生,顯示他的風趣和平易,他用「漫談」的方式而自有重點,他強調(現在)調查局問案絕對沒有「刑求」(用刑逼供),科學辦案,一切講証據,根本用不著刑求。他也一再說,有人認為調查局是個「黑店」,進來以後再也休想走出去,這些人大錯特錯,調查局的工作人員可以自由辭職,有些新進調查員還得到輔導轉業。
各報都根據沈局長的談話發佈了消息。我並不是採訪新聞的記者,他也要我親耳聽見,必有用意。又過了幾個月,新聞連絡室主任打電話來,調查局這一屆新進調查員的訓練快結業了,他問我有沒有時間參加他們的結業旅行。
他已經問我過三次了。我久聞沈局長仿照美國聯邦調查局的風格改造調查局,新進調查員一律是大學畢業的青年,儀表足以與外交官和空軍飛行官相比,必須品行端正,教養良好,志趣高尚,訓練中發現瑕疵隨時淘汰,訓練的課程聘請第一流學者擔任,這個樣子的調查局是蔣經國時代的新風景,新希望,有緣一見也是眼福,他第一次問我的時候,我沒有考慮,隨口答應。
他第二次再問的時候我遲疑了一下,這一趟結業旅行為甚麼邀我參加?這些新銳將來難免擔任祕密任務,我何必去看見他們?結業旅行由沈局長率領,第一級主管全部參加,我一路上要受多少拘束?這些念頭一一閃過,只因為已經答應了邀請,難以反悔,還是說了一聲「好」。
第三次再問,我的想法就複雜了,這樣一件事,為甚麼要問我三次?他們豈是健忘之人?我想起修女出家,教會給她一段時間慎重考慮,前後三次問她是否改變主意,三諾之後,百年定矣,再想退出,就是叛教。我正在做出國的大夢,那時出境條件嚴苛,手續繁複,一根線都能把你當螞蚱拴住,我好容易從中廣退休,好容易把幼獅文化公司的職位還給瘂弦,老牛過窗櫺,全仗一身乾淨,倘若再結塵緣,又是飛絮沾泥,我立刻婉轉辭謝了。
申請出國的人要經過安全調查,我得找個機會說出我對特務機構的看法,爭取他們的了解,這時,我們那個特殊的餐會對我非常重要。我一再拿特務當做話題,在我們那個餐桌上,這個話題太敏感了,同席的人顯然沒料到我敢碰,我已决心孤注一擲,神色泰然,籠中鳥要唱歌,聽歌的人也許在籠子上加一把鎖,也許打開籠門讓我飛,我的話似褒似眨,由他們領受,得馬失馬,靠我的運氣。
我陸陸續續說了許多話,總而言之,特務好比外科醫生,手中有刀,手術台上沒有細菌,沒人喜歡外科醫生,但是每一家醫院都必須設置外科。有一個年輕人問他的父親,你當初為甚麼要做外科醫生,手有鮮血,面無表情,眼科有多好,端莊斯文,輕巧細膩,心臟科有多好,結識一大群董事長總經理,增加對社會的影響力,我不知那位父親是怎樣回答的,我想最好的答案是、人類需要外科醫生,而且需要最好的外科醫生。
我不客氣的說,當年特務素質很低,社會的觀感是、一個人甚麼都不能做才去做特務,這些人好比文革時期的赤脚醫生,醫療失誤罄竹難書,但是也勉强維持了公眾的健康。
我不客氣的說,他們多少人受過日本特務的苦刑拷打,幾番死去活來,多少人被中共特務追捕,三九寒天,山林荒野中晝伏夜出,留下終身痼疾,多少人中共槍殺了他的父親,把他的妻子兒女發配到邊疆開荒,這是甚麼樣的遭遇,這樣的遭遇如何影響了他的人格和性情!五十年代,台灣靠這一批人支撐危局,他們如果發瘋了,那可怎麼辦,皇天在上,后土在下,總算列祖列宗英靈未泯,總算中華文化種子未死,總算堅百忍以圖成的「領袖」身教言教,他們辦案時有些行為令人髮指,可是總體來看,他們還算有節制,目的和手段之間還能分出本末體用,他們的罪惡本來可以更多。
三十年後浪前浪,我說今天在台灣做特務,他必須是第一流人才,他們幹那一行都會出色,但是他們選擇了第一志願。我順口舉例把自己分析了一下,像我這樣一塊料,做人作文都比人家慢一拍,鬥智毫無勝算,我的生理構造有「麻煩症候群」,體能很差,鬥力是輸家,別說是去當特務了,如果特務拿我做對象,也害他們浪費光陰,我實在不能為惡,不足為害,何況我已超過五十歲,常常覺得不耐煩,這表示我已停止成長,失去可塑性,今生一切都要到此為止了。
這樣談下去,無可避免有一天談到黨外的街頭運動。我忍不住說,遊行示威是群眾表達意見的一種方式,他們那裡是造反?那裡就動搖了國本?土地是老百姓的,他們要站在上面叫一叫、跳一跳,何必一定把他們趕回家中關上門窗?當然,有些地方群眾可以去,有些地方群眾不能去,遊行示威之前,照例有個組織發動的階段,警備總部照例老早掌握了情況,這時可以透過中間人談條件,遊行示威由你,規矩範圍由我,彼此約法三章,先小人後君子,那些民間領袖都有事業前途,參加示威的人都在安居樂業,他們並非亡命的暴民,幾個人能赴湯蹈火?
我忍不住說,從一九四六年起,我就看見「咱們國民黨」犯一個錯誤,拿群眾當敵人,雙方斷絕一切管道,靜等著拉弓放箭。軍隊只受過作戰訓練,沒受過鎮暴訓練,以作戰的方式鎮暴,反應過當,破壞太大。現在政府要立刻派人到美國考察學習,把他們鎮暴的觀念方法和裝備搬來,重新訓練治安部隊,趕上時代。(後來新聞報導說,政府派人到美國考察去了。)
這樣談下去,有一天我忍不住講了一個故事,我說有一個人患了重病,送進醫院,經過長期療養,精神漸漸恢復,他對醫生對護士的不滿也天天增加,終於有一天,他躺在病床上,看見醫生進門,抓起藥瓶向醫生投去,醫生急忙躲閃,藥瓶在門上撞碎了。護士大驚而醫生大喜,他說這一擲力道不小,可見病人的體力恢復,也可見我的治療完全奏效。
國民黨人總是說,兩位蔣總統治理台灣,盡心盡力,他們在大陸上從沒對任何一省的人這樣好,即使是浙江省,因此党人認為台灣人應該聽話,這種想法太陳舊了。人性複雜幽深,因果關係豈是如此簡單,何況現在已非「崇功報德」的時代,公認人民大眾有權利喜新厭舊,反復無常,政治家為而不有,隨時可以被遺忘,被曲解,被替代,他要從政就得「犧牲享受,享受犧牲」,悲天憫人,為蒼生作奉獻,老天爺給他的報償,只是漢明威筆下那一付魚骨頭,也就是一頁青史。
如果用專政暴力捍衛政權呢,咳,我說那倒是一個辦法,可惜我們都老了,沒有力氣提起步槍衝上去,咳,我們的兒女也都不聽話,政治信念不能遺傳。我說「服食求長生,多為藥所誤」,南韓李起鵬辣手鐵腕,咱們望塵莫及,最後王朝傾覆,李起鵬命令一家五口在客廳集合,他親自開槍殺死妻子兒女,然後自殺,咳,我狠狠的說了一句:「咱們也沒那個種」!
回想起來,我當時也失去了控制,但是他們愛聽,顯然還有更多的期待,長日漫漫,獨立、聯俄、兩岸談判、一一見肺見肝。我每次赴約都像教授上課或者像被告出庭,你得準備一些「說法」填塞時間,我不能缺席,不能沈默,因為我心中有貪有痴,我的出國手續已辦到最後一步,等待出境許可,如果拿不到出境証,前功盡棄,拿到了出境証,那才是畫龍點睛,我如果託任何人關說疏通,那就是「著相」,我從未把這個話題提上餐桌,他們也沒任何人問我,他們每個人都知道我心上壓著這麼一塊石頭,看我怎樣搬開。我相信每次餐會以後,他們寫回去的報告一定影響最後的判决,我只能順著他們的需求誠實「招供」,討好他們的上司,為我出境塗抹滑潤劑。
他們幾次把話題引到蔣經國傳位的問題,看樣子我若想走開,對這個話題就沒法避開。我那時還能喝幾杯陳年紹興,黃湯下肚,舌片微麻,好,那就擔當最大的風險,吐出「酒後真言」。那時盛傳「蔣經國培植蔣孝武繼位接班」,我斷言蔣家第三代不宜再執政了,因為人民會厭倦,從頭算起,祖父在位三十二年,父親將要在位十二年,父子相承可能四十五年,孫輩是難以為繼了!
蔣介石總統連任五次,人民大眾已經流露了幽默感,民間笑談,中華民國行憲後第一任總統蔣中正,第二任總統于右任(我又來擔任),第三任總统吳三連(吾第三次連任),第四任總統趙麗蓮(照例連任),第五任總統任百年(做總統一直做到死)。我說民間稱中山先生為國父,稱蔣公為「國兄」,稱蔣經國為「國姪」,稱蔣孝武為「國孫」,諷嘲之情溢於言表,第三代接班?大眾完全沒有心理準備。
我把蔣經國的才幹度量謀略統馭大大稱頌一番,我說當初那些跟他爭位的人,吳國楨,陳誠,孫立人,周至柔,誰也都要差他一截。我甚至說,他有些地方比他的老太爺更傑出,他一樣可以完成北伐抗戰那樣的大業,只是沒有那樣的機會罷了。那時數當代人物,沒人敢說蔣介石位居第二,但是如果說他的兒子比他更好,我想是安全的,人人知道蔣經國很想走出他父親的盛名籠罩,自創新局,他提出「大有為」的口號,台灣的篆刻家每人刻了一方印章獻給他,印文全是「大有為」,聯合開了一次展覽。(這些印章現在不知落到那裡去了)
我說詩人書法家于還素寫過一副對聯:「一身是胆終非虎,萬里無雲欲化龍。」大家認為寫出蔣經國的局限,上一句說他主觀條件不足,下一句說他客觀環境不利,但是我說,經國先生現在還有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,足以使他繞過蔣介石這座大山,站進歷史舞臺的强區,他可以解嚴,恢復平時狀態,建立民主制度。
民主似乎是一個可怕的名詞,國民党將因此失去政權。執政党要盡力延長執政的時間,那是理所當然,但是我說,你可以先用民主制度維持政權,一旦行到水窮處,你就在民主制度中坐看雲起時,民主也可以使你取回政權。我說專制並不能使你永遠握有政權,想想中國歷代王朝「失國」,都與民主無關,結局如何悲慘!得國不易,失國更難,我特別一個字一個字的說:民主制度最大的用處,就是解決如何「失國」。
我發表了我受黨化教育的獨門心得,我說依照中山先生的設計,國民黨最後要還政於民,這是三民主義的中國特色,如果抽去這個核心價值,國民黨的軍政訓政就和蘇共中共很難區分。有人說國民黨的還政於民是假的,在警備司令看來它可以是假的,在中山先生它應該是真的,蔣公一直在這條路上走,他死在半路上,誰能斷言他是假?我說歷史發展到這一步,全看經國先生怎麼做,如果他建立民主體制,讓人民投票選擇政府,大家都是真的,中山先生的理想終於實現,蔣公的人格渾然完整,經國先生的歷史地位也巍然確立。
一九五○年,中共宣佈全面「解放」中國大陸,我在台北聽到一則口傳的掌故。當年國民党聯俄容共,進行北伐,消滅了軍閥割據,國民党內部有一群人主張吸收馬列主義,遵從蘇聯領導,推行共產制度,倘若那樣,國民黨就是中國共產党,「馬列史毛」會寫成「馬列史蔣」,那樣就不會有國共內戰,國民党一直穩坐江山,也不致於偏安台灣了。怪只怪黨國元老戴傳賢,他痛哭流涕向蔣公進諫,請蔣公一定要到「堯舜禹湯文武周公」這邊排隊,這才受到時代潮流的淘汰。這種思想也隨著國民黨人來到台灣,有人主張亡羊補牢,知過必改,毛澤東怎樣統治大陸,咱們也照樣统治台灣。……我說你想想這是多麼可怕的聲音,如果真的這樣辦了,今後國民党留給「台灣人」的是多麼殘酷的一架機器,在那架機器操作之下,咱們一小撮「外省人」怎麼活,你如果留下的是民主制度,這四百萬人是一個很大的「壓力團體」,它有運作的空間,咱們子子孫孫都可以在台灣立足。……..
我說了一個小時,沒人反問,沒人打岔,沒人咳嗽,沒人動筷子,大廳內靜如廣播電臺的發音室,坐在我對面的那位朋友,右手插進西裝裡撫摩左胸,好像心血管有點小毛病,我想他是操作衣袋裡的袖珍錄音機。我說完了,他們也沒有任何評論,沒有一句回應,任我如此這般放肆一番,好像與他們毫不相干。我究竟闖了大禍還是立了大功,一時茫然。
時間近了,我也辭窮了,我對他們說,我本是內戰的殘魂剩魄,來到國民党的殘山剩水,吃資本家的殘茶剩飯,三十年來看遍多少人為黨國犧牲,也看遍多少人使黨國為他犧牲,黨國左手來右手去,以不足奉有餘,我們是各有因緣莫羨人,縱然下台一條蟲,我也是益蟲,不做害蟲,我們依然支持國民党,只有在國民党治下我才有做一條益蟲的可能。(我這算是澈底交心了,你們饒了我吧!)
也許有關係,也許沒關係,我領到出境証。
我在出入境管理處門口遇見一個熟人,他問我來做甚麼,我舉起手中那張紙:「我來領貞節牌坊」。一時又是喜悅,又是辛酸,好像很充實,又像很空虛,台灣混了三十年,患得患失為了這張紙,也太沒出息了。
回到家,我拿起電話,幾乎想告訴果老,把西東大學的聘函退了,可是我還是打給旅行社買了機票。
時維一九七八年九月,起飛那天清早,定期聚餐的那五個朋友中間的一位請我吃早點,松山飛機場旁邊開了一家觀光級的豆漿店,精致雅潔。我們在那裡坐定,他舉起茶杯對我說:「我代表本單位給你送行,你可以出國。」好像出境証還不算數似的。他們從來無人表露另一種身份,突如其來我吃了一驚,立刻想起三國演義「聞雷失筯」,我說「怎麼冒出來一個本單位,你嚇了我一跳!」
我想起來治安當局花樣多,我認識聾盲學校的一位教師,她曾把我的<開放的人生>譯成點字當做教材,她出國的故事那才叫精采,人已經坐在飛機裡,又被廣播器叫下來,沒收了出境証和護照,治安人員欲擒故縱,只是要觀察她拿到出境証以後的一言一行。
飛機平穩滑行,忽然窗框歪斜,圓山大飯店縮小成模型,機身轉彎,我看見隱隱山峰水氣淋漓,有如米芾的畫。我覺得肚臍好痛,像是拉斷了臍帶,然後就是雲天萬里。「你可以出國」,那位朋友沒騙我,感謝同桌共餐的五位朋友,我想他們幫了忙,我更欽佩沈之岳局長,他老成謀國,大開大闔。
我在一九四九年五月踏上台灣寶島,七月,澎湖即發生「山東流亡學校煙台聯合中學匪諜」冤案,那是對我的當頭棒喝,也是對所有的外省人一個下馬威。當 年中共席捲大陸,人心浮動,蔣介石自稱「我無死所」,國民政府能在台灣立定腳跟,靠兩件大案殺開一條血路, 一件「二二八」事件懾伏了本省人,另一件煙台聯合中學冤案懾伏了外省人,就這個意義來說,兩案可以相提並論。
煙台聯中冤案尤其使山東人痛苦,歷經五○年代、六○年代進入七○年代,山東人一律「失語」,和本省人之於「二二八」相同。我的弟弟和妹妹都是那「八 千子弟」中的一個分子,我們也從不忍拿這段歷史做談話的材料。有一位山東籍的小說家對我說過,他幾次想把冤案經過寫成小說,只是念及「身家性命」無法落 筆,「每一次想起來就覺得自己很無恥。」他的心情也是我的心情。
編劇家趙琦彬曾是澎湖上岸的流亡學生,他去世後,編劇家張文祥寫文章悼念,談到當年在澎湖被迫入伍,常有同學半夜失蹤,「早晨起床時只見鞋子」,那 些都是強迫入伍後不甘心認命的學生,班長半夜把他裝進麻袋丟進大海。這是我最早讀到的記述。小說家張放也是澎湖留下的活口,他的中篇小說〈海兮〉以山東流 亡學生在澎湖的遭遇為背景,奔放沉痛,「除了人名地名」以外,直言不諱。然後我讀到周紹賢〈澎湖冤案始末〉、傅維寧〈一樁待雪的冤案〉、李春序 〈傅文沉冤待雪讀後〉,直到〈煙台聯中師生罹難紀要〉、張敏之夫人回憶錄〈十字架上的校長〉,連人名地名都齊備了。
可憐往事從頭說:內戰後期,國軍節節敗退,山東流亡學生一萬多人奔到廣州,山東省政府主席秦德純出面交涉,把這些青年交給澎湖防衛司令李振清收容。 當時約定,讓十六歲以下的孩子繼續讀書,十七歲以上的孩子受文武合一的教育,天下有事投入戰場,天下無事升班升學。當時,國民政府教育部和在台灣澎湖當家作主的陳誠都批准這樣安排。
一九四九年六月,學生分兩批運往澎湖, 登輪者近八千人, 後來號稱八千子弟。七月十三日,澎湖防衛司令部違反約定,把年滿十六歲的學生,連同年齡未滿十六歲但身高合乎「標準」的學生,一律編入步兵團。學生舉手呼 喊「要讀書不要當兵」,士兵上前舉起刺刀刺傷了兩個學生,司令台前一片鮮血,另有士兵開槍射擊,幾個學生當場中彈。三十年後,我讀到當年一位流亡學生的追述,他說槍聲響起時,廣場中幾千學生對著國旗跪下來。這位作者使用「汴橋」做筆名,使我想起「汴水流,泗水流……恨到歸時方始休」,可憐的孩子,他們捨死忘生追趕這面國旗,國旗只是身不由己的一塊布。
編兵一幕,澎湖防守司令李振清站在司令台上監督進行。流亡學校的總校長張敏之當面抗爭,李振清怒斥他要鼓動學生造反。李振清雖然是個大老粗,到底行軍打仗升到將軍,總學會了幾手兵不厭詐,他居然對學生說:「你們都是我花錢買來當兵的!一個兵三塊銀元!」他這句話本來想分化學生和校長的關係,殊不知把 張敏之校長逼上十字架,當時學生六神無主,容易輕信謠言,這就是群眾的弱點,英雄的悲哀,自來操縱群眾玩弄群眾的人才可以得到現實利益!為他們真誠服務卻要憂讒畏譏。張敏之是個烈士,「烈士殉名」,他為了證明人格清白,粉身碎骨都不顧,只有與李振清公開決裂,決裂到底。
張敏之身陷澎湖,托人帶信給台北的秦德純,揭發澎湖防衛司令部違反約定。咳,張校長雖然與中共鬥爭多年,竟不知道如何隱藏夾帶一封密函,帶信使者在澎湖碼頭上船的時候,衛兵從他口袋裡搜出信來,沒收了。張敏之又派煙台聯合中學的另一位校長鄒鑑到台北求救,鄒校長雖然也有與中共鬥爭的經驗,沿途竟沒有和「假想敵」捉迷藏,車到台中就被捕了。
最後,張敏之以他驚人的毅力,促使山東省政府派大員視察流亡學生安置的情形,教育廳長徐軼千是個好樣的,他會同教育部人士來到澎湖。李振清矢口否認強迫未成年的學生入伍,徐廳長請李振清集合編入軍伍的學生見面,李無法拒絕,但是他的部下把大部分幼年兵帶到海邊拾貝殼。徐軼千告訴參加大集合的學生, 「凡是年齡未滿十六歲的學生站出來,回到學校去讀書!」隊伍中雖然還有幼年兵,誰也不敢出頭亂動。張敏之動了感情,他問學生:你們不是哭著喊著要讀書嗎? 現在為什麼不站出來?徐廳長在這裡,教育部的長官也在這裡,你們怕什麼?這是你們最後的機會,你們錯過了這個機會,再也沒有下一次了!行列中有十幾個孩子 受到鼓勵,這才冒險出列。李振清的謊言拆穿了。後來辦案人員對張敏之羅織罪名,把這件事說成煽動學生意圖製造暴亂,張校長有一把摺扇,他在扇上親筆題字, 寫的是「窮則獨搧其身,達則兼搧天下」,這兩句題詞也成了「煽動」的證據。
徐軼千對張敏之說:「救出來一個算一個,事已至此,我們也沒有別的辦法了!」澎湖防衛司令部認為此事難以善了,於是著手「做案」,這個「做」字是肅諜專家的內部術語,他們常說某一個案子「做」得漂亮,某一個案子沒有「做」好。做案如做文章,先要立意,那就是煙臺聯中有一個龐大的匪諜組織,鼓動山東流亡學生破壞建軍。立意之後蒐集材料,蒐集材料由下層著手,下層人員容易屈服。那時候辦「匪諜」大案都是自下而上,一層一層株連。
做案如作文,有了材料便要布局。
辦案人員逮捕了一百多個學生(有數字說涉案師生共一百零五人)疲勞審問,從中選出可用的訊息,使這些訊息發酵、變質、走味,成為罪行。辦案人員鎖定 其中五個學生,按照各人的才能、儀表、性格,強迫他們分擔罪名,那作文成績優良的,負責為中共作文字宣傳;那強壯率直的,參與中共指揮的暴動;那文弱的, 覺悟悔改自動招供。於是這五個學生都成了煙台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分團長。
每一個分團當然都有團員,五個分團長自己思量誰可以做他的團員,如果實在想不出來,辦案人員手中有「情報資料」,可以提供名單,證據呢,那時辦「匪 諜」,只要有人在辦案人員寫好的供詞上蓋下指紋,就是鐵證如山。這麼大的一個組織,單憑五個中學生當然玩不轉,他們必然有領導,於是張敏之成了中共膠東區執行委員,鄒鑑成了中共煙台區市黨部委員兼煙台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主任。
辦案人員何以能夠心想事成呢?唯一的法術是酷刑,所以審判「匪諜」一定要用軍事法庭祕密進行。澎湖軍方辦案人員花了四十天功夫,使用九種酷刑,像神創造天地一樣,他說要有什麼就有了什麼。最後全案移送台北保安司令部,判定兩位校長(張敏之、鄒鑑)五名學生(劉永祥、張世能、譚茂基、明同樂、王光耀) 共同意圖以非法方式顛覆政府,各處死刑及褫奪公權終身。這一年, 張敏之四十三歲,鄒鑑三十八歲。同案還有六十多名學生,押回澎湖以「新生隊」名義管訓,這些學生每人拿著一張油印的誓詞照本宣讀,聲明脫離他從未加入過的 中共組織,宣誓儀式拍成新聞片,全省各大戲院放映,一生在矮簷下低頭。當時保安司令是陳誠,副司令是彭孟緝。
那時候,軍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,五千多名入伍的學生從此與世隔絕。還有兩千四百多名學生(女生和十六歲以下的孩子),李振清總算為他們成立了一所子弟學校,繼續施教,我的弟弟和妹妹幸在其中。下一步,教育部在台中員林成立實驗中學,使這些學生離開澎湖。
我是後知後覺,六十年代才零零碎碎拼湊出整個案情。我也曾是流亡學生,高堂老母壽終時不知我流落何處,我常常思念澎湖這一群流亡學生的生死禍福,如 同親身感受。有一天我忽然觸類旁通,「煙台聯中匪諜案」不是司法產品,它是藝術產品,所有的材料都是「真」的,這些材料結構而成的東西卻是「假」的,因為 「假」,所以能達到邪惡的目的,因為「真」,所以「讀者」墜入其中不覺得假。獄成三年之後,江蘇籍的國大代表談明華先生有機會面見蔣介石總統,他義薄雲天,代替他所了解、所佩服的張敏之申冤,蔣派張公度調查,張公度調閱案卷,結論是一切合法,沒有破綻!酷刑之下,人人甘願配合辦事人員的構想,給自己捏造 一個身分,這些人再互相證明對方的身分,有了身分自然有行為,各人再捏造行為,並互相證明別人的行為,彼此交錯纏繞形成緊密的結構,這個結構有在內在的邏輯,互補互依,自給自足。
今天談論當年的「白色恐怖」應該分成兩個層次:有人真的觸犯了當時的禁令和法律,雖然那禁令法律是不民主不正當的,當時執法者和他們的上司還可以採取「純法律觀點」原諒自己,另外一個層次,像張敏之和鄒鑑,他們並未觸法(即使是惡法!),他們是教育家,為國家教育保護下一代,他們是國民黨黨員,盡力實現黨的理想,那些國民政府的大員、國民黨的權要,居然把這樣的人殺了!雖有家屬的申訴狀,山東大老裴鳴宇的辨冤書,監察委員崔唯吾的保證書,一概置之不顧,他對自己的良心和子孫如何交代?我一直不能理解。難道他們是把這樣的案子當做藝術品來欣賞?藝術欣賞的態度是不求甚解,別有會心,批准死刑猶如在節目單上圈選一個戲碼,完全沒有「繞室徬徨擲筆三歎」的必要。
他們當時殺人毫不遲疑,真相大白時又堅決拒絕為受害人平反。說到平反,冤案發生時,山東省主席秦德純貴為國防部次長,鄒鑑的親戚張厲生是國民黨中樞要員,都不敢出面過問,保安司令部「最後審判」時,同意兩位山東籍的立法委員聽審觀察,兩立委不敢出席。人人都怕那個「自下而上」的辦案方式,軍法當局可 以運用這個方式「禍延」任何跟他作對的人。獨有一位老先生裴鳴宇,他是山東籍國大代表,曾經是山東省參議會的議長,他老人家始終奔走陳情,提出二十六項對被告有利的證據,指出判決書十四項錯誤,雖然案子還是這樣判定了,還是執行了,還是多虧裴老的努力留下重要的文獻,使天下後世知道冤案之所以為冤,也給最 後遲來的平反創造了必要的條件。裴老是山東的好父老,孫中山先生的好信徒。
本案「平反」,已是四十七年以後,多蒙新一代立委高惠宇、葛雨琴接過正義火炬,更難得民進黨立委謝聰敏慷慨參與,謝委員以致力為二二八受害人爭公道受人景仰,胸襟廣闊,推己及人。在這幾位立委以前,也曾有俠肝義膽多次努力,得到的答覆是「為國家留些顏面」!這句話表示他們承認當年暗無天日,仍然沒有勇氣面對光明,只為國家留顏面,不為國家留心肝。所謂國家顏面成了無情的面具,如果用這塊面具做擋箭牌,一任其傷痕累累,正好應了什麼人說的一句話:愛國 是政治無賴漢最後的堡壘。
選文試讀:(二)與特務共舞
一九七0年十一月,台北司法調查局逮捕中廣副總經理李荊蓀,十一天後,沈之岳局長約我見面。他很客氣,我第一次正式見到第一層級的特務首長,二十年來,我一直處於細胞和外圍份子的困擾之中,這一下子算是熬出了頭!
這好像是一個很壞的開始,看起來我像是李荊蓀案的關係人。他們注意我很久很久了,為甚麼讓我在這樣的時刻有這樣一步發展呢,我忍不住要來個假設,我有「假設癖」,這些假設都無法求証,「無解」就是大幸。
消息靈通的人士說,李副總「進去」以後,調查人員提出一些人的名字,要他一一作出分析,某人的性格怎樣,思想怎樣,交遊和言行怎樣。荊公認為國民黨只用奴才,不用人才,以致許多人「壓在陰山背後」。誰是人才呢,我在中廣受荊公賞識,調查人員大概沒有漏掉我的名字,荊公偏愛,大概把我稱讚了一番,當時沈局長創造調查局的現代史,吸納人才,大破大立,他也許想測驗我的「底氣」。
他問我對調查局現在的工作有甚麼意見,調查局以後應該怎樣做,這是何等事,豈容游離於組織之外的一個文人妄議?我不敢回答。大約一個月之後,他的新聞聯絡室主任請我吃飯,一位年輕英俊的聯絡官陪同,館子裡面有一個小小的房間,隔斷雜音。聯絡官又把那兩個問題提出來,我依然惶恐遜讓。
我以為事情可以搪塞過去了。
又過了一些時候,廣播圈裡的一位朋友到我家串門子,帶來一瓶洋酒,我只好請他吃飯,時間地點都約好了。當天上午,他打電話來說,有兩位朋友也想參加,希望我同意,我只有歡迎。進了舘子,才知道一共五個客人,都是同行中出類拔萃的份子,他們搶先付了帳,提出建議,以後每一個月或兩個月聚會一次,輪流作東,這一次算他們發起,下一次輪到我,我只有答應。
他們在一家觀光飯店裡找到一個甚麼廳,面積寬大,中午生意冷清,只有我們一桌,客人上菜以後,連服務生也不見了。他們非常客氣,點菜一定要我點頭,我說話的時候,大家一致靜聽。下一次約會定在甚麼時候?如果我說沒有時間參加,他們延期,即使一延再延,也耐心等候。這個聚會一直到一九七八年九月我出國為止,他們都是中生代精英,有才能有背景,前程遠大,那一個都比我强,怎麼會這樣遷就?這叫做「不尋常的事」。
果然不尋常,有一天談到我新買的房子,我說那一排公寓前院後院都沒有圍牆,住戶想把前後的空地圍起來,工程師說,依照建築法規這樣行不通,但是你們可以「違章」,管區警員負責舉報違章,你們得先使他「沒看見」。於是里長挨家收集紅包,去找警員商量,大家惟恐碰釘子,里長回來報告「他收下了」,人人笑逐顏開,一排圍牆立刻興工完成。我說五十年代大家都窮,提起貪污咬牙切齒,現在七十年代老百姓有錢,行賄是一種樂趣,官員收賄是順應民意。我說現在有人主張台灣要有反對党,其實反對黨早就有了,「特種酒家」發揮反對黨的功能,你在那裡滿足官員的酒色之慾,可以改變許多事情。……那曉得幾個星期以後,里長挨家拜訪,他說管區警員神色慌張,上面來調查圍牆的事了,住戶要统一口徑才好。…….
蔣經國有一篇文章,題目是<風雨中的寧靜>,他描述山間一條瀑布奔騰而下,瀑布後面有一個小小的洞窟,一對知更鳥在裡面做窩,幾隻小鳥也孵出來了,瀑布看似兇臉,其實好像布簾一樣保障了他們的安全,蔣經國如此比喻國際變局下的台灣。我說這個知更鳥的意象太小太柔了,那有中興氣象,我說想當年北伐完成,國民党中央頒布青年十二守則,黨國元老戴傳賢執筆寫成「前言」,那是何等氣勢!說到這裡,我順口「秀」了一下我受的党國教育,我立即把守則前言背誦出來:
總理立承先啓後救國救民之大志,創造三民主義五權憲法之宏規,領導國民革命,興中華,建民國。於今全國同胞皆能一德一心共承遺教者,斯乃我總理大智大仁大勇之所化,亦即中國列祖列宗天下為公大道大德之所感。今革命基礎大立,革命主義大行,………
你看這段話裡有多少「大」,真是大氣磅礡,大義凜然,大智大勇,大破大立,你看那時候的國民黨多有志氣,多有信心,當年的大鵬現在怎麼變成了知更鳥!沒過多久,蔣經國提出施政的大原則,他要「開大門,走大路,當大任,成大事」。
我一看,這是怎麼了,莫非他們改變了做法,停止「引蛇出洞」,開始吹簫引鳳,言者無罪,集大下之智為己智,可能嗎?我已騎虎難下,每次聚會,五架「竊聽器」當面打開,我必須表示坦誠。我想了又想,多年來一隻筆在手,總希望那一篇那一段那一句能影響當道,幫他們多積一粒沙那麼小的德,提醒他們,少造一粒沙那麼大的業,因果微妙,難測寸心,怎知得失!現在有這麼一個明顯有效的管道,我很難抗拒它的誘惑。
我決心繼續探險。我說高雄附近有個地方叫「覆金鼎」,金鼎象徵江山政權,上面怎可加上一個「覆」字?不久,蔣經國南巡,他和當地父老閑話風土,輕描淡寫提了一句,覆金鼎可以改成「金鼎」。
我說紅包象徵吉祥,送紅包收紅包都習以為常,如果政府向習俗挑戰,最好在官文書中給紅包改個名字,讓它象徵罪惡或恥辱。於是蔣經國跟記者們閑談的時候說,紅包要改稱「臭包」。
談到買房子,我說銀行的房屋貸款限八年分期還清,這種規定向人民大眾傳遞甚麼樣的訊息?政府對將來有沒有信心,難道台灣只有八年安定繁榮?如果八年以後中共佔領台灣,你留著那些錢幹甚麼?給中共接收?我說房屋貸款的期限應該放寬為二十年三十年,向歐美看齊,政府更要在國計民生方面強調長程計畫,外商投資來蓋大樓,合作計畫說五十年以後怎樣,七十年以後怎樣,媒體報導要從這些地方著眼,大樓開工、施工、竣工、啟用,大眾要從電視新聞看見這些畫面。我出國前,這兩件事都實現了,我出國後,新聞局推出一句口號:「明天會更好」。
我一面跟這些朋友例行餐敘,同時我跟調查局的關係也繼續發展,沈局長對我說,外界一向覺得調查局很神祕,中共利用這種神祕的感覺把調查局妖魔化,其實調查局是堂堂正正的司法機關,除了工作機密,沒有不可告人之處,他已經把設在新店的調查局本部變成青年學生旅行参觀的一站,他也想使用傳播媒體為調查局做些宣傳,這是新聞聯絡室的業務,希望我從旁襄助。
後來那位年輕英俊的聯絡官送些文件給我看,大概是調查局的簡介和過去發佈的新聞稿之類,我說這樣寫已經很好,局長還想怎樣改變呢?聯絡官說局長希望這些文件能提高文學水準,我說局本部發佈的文稿不能太「文學」,文學修辭容易造成誤解,我說文學應該是作家作出來的第二手傳播,「二手傳播」一詞於焉產生。
後來聯絡官說,局長想拍一部紀錄片,對外報導調查員訓練成長的過程,由訓練的內容延申,顯示調查局的任務和工作方法,各界人士尤其是青年學生,看了這部紀錄片以後,可以知道調查局完全現代化了,他們要報效國家,這是一條光明大道,沈局長希望我能擔任「編劇」。他們已做了一些準備工作,看過新聞局拍製的紀錄片,其中有我參與。
紀錄片由這位年輕的聯絡官擔任導演,他文質彬彬,敏捷而含蓄,有學士學位,可說是新型調查員的代表,新聞界對他很有好感。為了編寫腳本,我和他多次見面,得到許多指教。拍片期間,沈局長三次召我談話,先是指示劇本的重點,第二次他提出一个問題,這部片子要不要有他的鏡頭?他想知道我這個外人的看法。第三次是陪他看毛片,這次經驗很特殊。
地點在某處的製片厰,凡是製片厰,大概都在比較偏僻的地方,那條街我從未到過,我坐調查局派來的車子前往,車到街口我們下車步行,兩旁都是台式樓房,每隔一段距離有一個調查員憑窗下看,手裡拿著無線電話,好像向下一站通報我們的行踪。然後我們登上一棟二樓,房子很破,裡面有燈有座,像小型劇場。接待人員指定我坐在第二排第二個座位,等了一會。燈光熄滅,一個黑影走進來,坐在第一排第一個位子上,他是沈局長,這時另一個黑影突然坐在我的身旁,也就是沈局長的後面,他是一位調查員,然後是放映影片。
片子拍得很好,一流的專業水準,時間超過一個半小時,似乎太長。節奏也稍欠靈活。後來導演向我解釋,這是因為各部門都要有些鏡頭輯入,無法照剪接的要求取捨。我知道我還有機會對着畫面修改旁白,沒有用心細看。放映完畢,燈光未亮,沈局長起身離去,坐在我身旁的調查員緊隨其後。局長下樓以後,全場恢復照明,誰也沒說一句話,我坐原車回家,一路上想:「伺候沈局長可真不容易啊」!
這部紀錄片的用處很多,在調查員訓練班,這是一頁教材,在局本部,這是款待參觀人士的一個項目,在各地調查站,這是一件文宣,片頭字幕有我的名字,我一度惹人另眼相看,處處沾光,不過我離開台灣的日子近了。
那時美國推行「雙語教育」,新移民的孩子不懂英文,學校得先用他的母語教他,這樣中國孩子就需要中文教材和師資。新澤西州「西東大學」承聯邦政府委托,成立「雙語教程發展中心」,遠東研究院院長楊覺勇博士主持,他到台北物色一名中文編輯,小說家、畫家王藍介紹了我。王藍字果之,此時已尊為「果老」。
那時流行的說法,「人生有三恨」:一恨抗戰八年沒到過重慶,二恨勝利復員沒到過北京,三恨反共抗俄沒到過美國,我已三恨有其二,很想有一點彌補,我動了心。
人生果然如戲劇,許多線索平行發展而又相互纏繞。沈局長約集新聞工作者茶話,我也去了,他邀人不少,大半是採訪主任這一層次的從業員,會場也沒有甚麼形式。沈局長閑話家常,談笑風生,顯示他的風趣和平易,他用「漫談」的方式而自有重點,他強調(現在)調查局問案絕對沒有「刑求」(用刑逼供),科學辦案,一切講証據,根本用不著刑求。他也一再說,有人認為調查局是個「黑店」,進來以後再也休想走出去,這些人大錯特錯,調查局的工作人員可以自由辭職,有些新進調查員還得到輔導轉業。
各報都根據沈局長的談話發佈了消息。我並不是採訪新聞的記者,他也要我親耳聽見,必有用意。又過了幾個月,新聞連絡室主任打電話來,調查局這一屆新進調查員的訓練快結業了,他問我有沒有時間參加他們的結業旅行。
他已經問我過三次了。我久聞沈局長仿照美國聯邦調查局的風格改造調查局,新進調查員一律是大學畢業的青年,儀表足以與外交官和空軍飛行官相比,必須品行端正,教養良好,志趣高尚,訓練中發現瑕疵隨時淘汰,訓練的課程聘請第一流學者擔任,這個樣子的調查局是蔣經國時代的新風景,新希望,有緣一見也是眼福,他第一次問我的時候,我沒有考慮,隨口答應。
他第二次再問的時候我遲疑了一下,這一趟結業旅行為甚麼邀我參加?這些新銳將來難免擔任祕密任務,我何必去看見他們?結業旅行由沈局長率領,第一級主管全部參加,我一路上要受多少拘束?這些念頭一一閃過,只因為已經答應了邀請,難以反悔,還是說了一聲「好」。
第三次再問,我的想法就複雜了,這樣一件事,為甚麼要問我三次?他們豈是健忘之人?我想起修女出家,教會給她一段時間慎重考慮,前後三次問她是否改變主意,三諾之後,百年定矣,再想退出,就是叛教。我正在做出國的大夢,那時出境條件嚴苛,手續繁複,一根線都能把你當螞蚱拴住,我好容易從中廣退休,好容易把幼獅文化公司的職位還給瘂弦,老牛過窗櫺,全仗一身乾淨,倘若再結塵緣,又是飛絮沾泥,我立刻婉轉辭謝了。
申請出國的人要經過安全調查,我得找個機會說出我對特務機構的看法,爭取他們的了解,這時,我們那個特殊的餐會對我非常重要。我一再拿特務當做話題,在我們那個餐桌上,這個話題太敏感了,同席的人顯然沒料到我敢碰,我已决心孤注一擲,神色泰然,籠中鳥要唱歌,聽歌的人也許在籠子上加一把鎖,也許打開籠門讓我飛,我的話似褒似眨,由他們領受,得馬失馬,靠我的運氣。
我陸陸續續說了許多話,總而言之,特務好比外科醫生,手中有刀,手術台上沒有細菌,沒人喜歡外科醫生,但是每一家醫院都必須設置外科。有一個年輕人問他的父親,你當初為甚麼要做外科醫生,手有鮮血,面無表情,眼科有多好,端莊斯文,輕巧細膩,心臟科有多好,結識一大群董事長總經理,增加對社會的影響力,我不知那位父親是怎樣回答的,我想最好的答案是、人類需要外科醫生,而且需要最好的外科醫生。
我不客氣的說,當年特務素質很低,社會的觀感是、一個人甚麼都不能做才去做特務,這些人好比文革時期的赤脚醫生,醫療失誤罄竹難書,但是也勉强維持了公眾的健康。
我不客氣的說,他們多少人受過日本特務的苦刑拷打,幾番死去活來,多少人被中共特務追捕,三九寒天,山林荒野中晝伏夜出,留下終身痼疾,多少人中共槍殺了他的父親,把他的妻子兒女發配到邊疆開荒,這是甚麼樣的遭遇,這樣的遭遇如何影響了他的人格和性情!五十年代,台灣靠這一批人支撐危局,他們如果發瘋了,那可怎麼辦,皇天在上,后土在下,總算列祖列宗英靈未泯,總算中華文化種子未死,總算堅百忍以圖成的「領袖」身教言教,他們辦案時有些行為令人髮指,可是總體來看,他們還算有節制,目的和手段之間還能分出本末體用,他們的罪惡本來可以更多。
三十年後浪前浪,我說今天在台灣做特務,他必須是第一流人才,他們幹那一行都會出色,但是他們選擇了第一志願。我順口舉例把自己分析了一下,像我這樣一塊料,做人作文都比人家慢一拍,鬥智毫無勝算,我的生理構造有「麻煩症候群」,體能很差,鬥力是輸家,別說是去當特務了,如果特務拿我做對象,也害他們浪費光陰,我實在不能為惡,不足為害,何況我已超過五十歲,常常覺得不耐煩,這表示我已停止成長,失去可塑性,今生一切都要到此為止了。
這樣談下去,無可避免有一天談到黨外的街頭運動。我忍不住說,遊行示威是群眾表達意見的一種方式,他們那裡是造反?那裡就動搖了國本?土地是老百姓的,他們要站在上面叫一叫、跳一跳,何必一定把他們趕回家中關上門窗?當然,有些地方群眾可以去,有些地方群眾不能去,遊行示威之前,照例有個組織發動的階段,警備總部照例老早掌握了情況,這時可以透過中間人談條件,遊行示威由你,規矩範圍由我,彼此約法三章,先小人後君子,那些民間領袖都有事業前途,參加示威的人都在安居樂業,他們並非亡命的暴民,幾個人能赴湯蹈火?
我忍不住說,從一九四六年起,我就看見「咱們國民黨」犯一個錯誤,拿群眾當敵人,雙方斷絕一切管道,靜等著拉弓放箭。軍隊只受過作戰訓練,沒受過鎮暴訓練,以作戰的方式鎮暴,反應過當,破壞太大。現在政府要立刻派人到美國考察學習,把他們鎮暴的觀念方法和裝備搬來,重新訓練治安部隊,趕上時代。(後來新聞報導說,政府派人到美國考察去了。)
這樣談下去,有一天我忍不住講了一個故事,我說有一個人患了重病,送進醫院,經過長期療養,精神漸漸恢復,他對醫生對護士的不滿也天天增加,終於有一天,他躺在病床上,看見醫生進門,抓起藥瓶向醫生投去,醫生急忙躲閃,藥瓶在門上撞碎了。護士大驚而醫生大喜,他說這一擲力道不小,可見病人的體力恢復,也可見我的治療完全奏效。
國民黨人總是說,兩位蔣總統治理台灣,盡心盡力,他們在大陸上從沒對任何一省的人這樣好,即使是浙江省,因此党人認為台灣人應該聽話,這種想法太陳舊了。人性複雜幽深,因果關係豈是如此簡單,何況現在已非「崇功報德」的時代,公認人民大眾有權利喜新厭舊,反復無常,政治家為而不有,隨時可以被遺忘,被曲解,被替代,他要從政就得「犧牲享受,享受犧牲」,悲天憫人,為蒼生作奉獻,老天爺給他的報償,只是漢明威筆下那一付魚骨頭,也就是一頁青史。
如果用專政暴力捍衛政權呢,咳,我說那倒是一個辦法,可惜我們都老了,沒有力氣提起步槍衝上去,咳,我們的兒女也都不聽話,政治信念不能遺傳。我說「服食求長生,多為藥所誤」,南韓李起鵬辣手鐵腕,咱們望塵莫及,最後王朝傾覆,李起鵬命令一家五口在客廳集合,他親自開槍殺死妻子兒女,然後自殺,咳,我狠狠的說了一句:「咱們也沒那個種」!
回想起來,我當時也失去了控制,但是他們愛聽,顯然還有更多的期待,長日漫漫,獨立、聯俄、兩岸談判、一一見肺見肝。我每次赴約都像教授上課或者像被告出庭,你得準備一些「說法」填塞時間,我不能缺席,不能沈默,因為我心中有貪有痴,我的出國手續已辦到最後一步,等待出境許可,如果拿不到出境証,前功盡棄,拿到了出境証,那才是畫龍點睛,我如果託任何人關說疏通,那就是「著相」,我從未把這個話題提上餐桌,他們也沒任何人問我,他們每個人都知道我心上壓著這麼一塊石頭,看我怎樣搬開。我相信每次餐會以後,他們寫回去的報告一定影響最後的判决,我只能順著他們的需求誠實「招供」,討好他們的上司,為我出境塗抹滑潤劑。
他們幾次把話題引到蔣經國傳位的問題,看樣子我若想走開,對這個話題就沒法避開。我那時還能喝幾杯陳年紹興,黃湯下肚,舌片微麻,好,那就擔當最大的風險,吐出「酒後真言」。那時盛傳「蔣經國培植蔣孝武繼位接班」,我斷言蔣家第三代不宜再執政了,因為人民會厭倦,從頭算起,祖父在位三十二年,父親將要在位十二年,父子相承可能四十五年,孫輩是難以為繼了!
蔣介石總統連任五次,人民大眾已經流露了幽默感,民間笑談,中華民國行憲後第一任總統蔣中正,第二任總統于右任(我又來擔任),第三任總统吳三連(吾第三次連任),第四任總統趙麗蓮(照例連任),第五任總統任百年(做總統一直做到死)。我說民間稱中山先生為國父,稱蔣公為「國兄」,稱蔣經國為「國姪」,稱蔣孝武為「國孫」,諷嘲之情溢於言表,第三代接班?大眾完全沒有心理準備。
我把蔣經國的才幹度量謀略統馭大大稱頌一番,我說當初那些跟他爭位的人,吳國楨,陳誠,孫立人,周至柔,誰也都要差他一截。我甚至說,他有些地方比他的老太爺更傑出,他一樣可以完成北伐抗戰那樣的大業,只是沒有那樣的機會罷了。那時數當代人物,沒人敢說蔣介石位居第二,但是如果說他的兒子比他更好,我想是安全的,人人知道蔣經國很想走出他父親的盛名籠罩,自創新局,他提出「大有為」的口號,台灣的篆刻家每人刻了一方印章獻給他,印文全是「大有為」,聯合開了一次展覽。(這些印章現在不知落到那裡去了)
我說詩人書法家于還素寫過一副對聯:「一身是胆終非虎,萬里無雲欲化龍。」大家認為寫出蔣經國的局限,上一句說他主觀條件不足,下一句說他客觀環境不利,但是我說,經國先生現在還有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,足以使他繞過蔣介石這座大山,站進歷史舞臺的强區,他可以解嚴,恢復平時狀態,建立民主制度。
民主似乎是一個可怕的名詞,國民党將因此失去政權。執政党要盡力延長執政的時間,那是理所當然,但是我說,你可以先用民主制度維持政權,一旦行到水窮處,你就在民主制度中坐看雲起時,民主也可以使你取回政權。我說專制並不能使你永遠握有政權,想想中國歷代王朝「失國」,都與民主無關,結局如何悲慘!得國不易,失國更難,我特別一個字一個字的說:民主制度最大的用處,就是解決如何「失國」。
我發表了我受黨化教育的獨門心得,我說依照中山先生的設計,國民黨最後要還政於民,這是三民主義的中國特色,如果抽去這個核心價值,國民黨的軍政訓政就和蘇共中共很難區分。有人說國民黨的還政於民是假的,在警備司令看來它可以是假的,在中山先生它應該是真的,蔣公一直在這條路上走,他死在半路上,誰能斷言他是假?我說歷史發展到這一步,全看經國先生怎麼做,如果他建立民主體制,讓人民投票選擇政府,大家都是真的,中山先生的理想終於實現,蔣公的人格渾然完整,經國先生的歷史地位也巍然確立。
一九五○年,中共宣佈全面「解放」中國大陸,我在台北聽到一則口傳的掌故。當年國民党聯俄容共,進行北伐,消滅了軍閥割據,國民党內部有一群人主張吸收馬列主義,遵從蘇聯領導,推行共產制度,倘若那樣,國民黨就是中國共產党,「馬列史毛」會寫成「馬列史蔣」,那樣就不會有國共內戰,國民党一直穩坐江山,也不致於偏安台灣了。怪只怪黨國元老戴傳賢,他痛哭流涕向蔣公進諫,請蔣公一定要到「堯舜禹湯文武周公」這邊排隊,這才受到時代潮流的淘汰。這種思想也隨著國民黨人來到台灣,有人主張亡羊補牢,知過必改,毛澤東怎樣統治大陸,咱們也照樣统治台灣。……我說你想想這是多麼可怕的聲音,如果真的這樣辦了,今後國民党留給「台灣人」的是多麼殘酷的一架機器,在那架機器操作之下,咱們一小撮「外省人」怎麼活,你如果留下的是民主制度,這四百萬人是一個很大的「壓力團體」,它有運作的空間,咱們子子孫孫都可以在台灣立足。……..
我說了一個小時,沒人反問,沒人打岔,沒人咳嗽,沒人動筷子,大廳內靜如廣播電臺的發音室,坐在我對面的那位朋友,右手插進西裝裡撫摩左胸,好像心血管有點小毛病,我想他是操作衣袋裡的袖珍錄音機。我說完了,他們也沒有任何評論,沒有一句回應,任我如此這般放肆一番,好像與他們毫不相干。我究竟闖了大禍還是立了大功,一時茫然。
時間近了,我也辭窮了,我對他們說,我本是內戰的殘魂剩魄,來到國民党的殘山剩水,吃資本家的殘茶剩飯,三十年來看遍多少人為黨國犧牲,也看遍多少人使黨國為他犧牲,黨國左手來右手去,以不足奉有餘,我們是各有因緣莫羨人,縱然下台一條蟲,我也是益蟲,不做害蟲,我們依然支持國民党,只有在國民党治下我才有做一條益蟲的可能。(我這算是澈底交心了,你們饒了我吧!)
也許有關係,也許沒關係,我領到出境証。
我在出入境管理處門口遇見一個熟人,他問我來做甚麼,我舉起手中那張紙:「我來領貞節牌坊」。一時又是喜悅,又是辛酸,好像很充實,又像很空虛,台灣混了三十年,患得患失為了這張紙,也太沒出息了。
回到家,我拿起電話,幾乎想告訴果老,把西東大學的聘函退了,可是我還是打給旅行社買了機票。
時維一九七八年九月,起飛那天清早,定期聚餐的那五個朋友中間的一位請我吃早點,松山飛機場旁邊開了一家觀光級的豆漿店,精致雅潔。我們在那裡坐定,他舉起茶杯對我說:「我代表本單位給你送行,你可以出國。」好像出境証還不算數似的。他們從來無人表露另一種身份,突如其來我吃了一驚,立刻想起三國演義「聞雷失筯」,我說「怎麼冒出來一個本單位,你嚇了我一跳!」
我想起來治安當局花樣多,我認識聾盲學校的一位教師,她曾把我的<開放的人生>譯成點字當做教材,她出國的故事那才叫精采,人已經坐在飛機裡,又被廣播器叫下來,沒收了出境証和護照,治安人員欲擒故縱,只是要觀察她拿到出境証以後的一言一行。
飛機平穩滑行,忽然窗框歪斜,圓山大飯店縮小成模型,機身轉彎,我看見隱隱山峰水氣淋漓,有如米芾的畫。我覺得肚臍好痛,像是拉斷了臍帶,然後就是雲天萬里。「你可以出國」,那位朋友沒騙我,感謝同桌共餐的五位朋友,我想他們幫了忙,我更欽佩沈之岳局長,他老成謀國,大開大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