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現代人 (簡體字版)
SKU:
$0.00
Unavailable
per item
出版發行: 北京三聯書店
出版年: 2014 (2014年 9月新版)
總頁數: 223
ISBN 978-7-108-05009-0
内容简介(王鼎钧「人生四书」之三):
本书继<开放的人生>和<人生试金石>之后提醒读者,人在社会的转型变动中既要有定力也要有适应的能力。作者写此书时,台湾社会正从农业社会跨入工商业社会市场经济,作者表现了他对时潮冲击的敏感,在第一时间内用作品作出反应。
他在自序中说;「优秀的人物正在创造一个新的时代,我们要用新观念来解释新生事物,参与现代社会,拥抱现代人生。」
尔雅出版社介绍此书:「现代社会特徵的展示,传统人生态度的重估,心灵安适和精神永恒的追求,日新又新跃出时间淘洗的祕录,开发思辩能力的金钥」。当然,所谓展示,重估,追求,都是文学形式,旁敲侧击,烘云托月,意在言外,心领神会。读者或得或失,各有因缘。
出版年: 2014 (2014年 9月新版)
總頁數: 223
ISBN 978-7-108-05009-0
内容简介(王鼎钧「人生四书」之三):
本书继<开放的人生>和<人生试金石>之后提醒读者,人在社会的转型变动中既要有定力也要有适应的能力。作者写此书时,台湾社会正从农业社会跨入工商业社会市场经济,作者表现了他对时潮冲击的敏感,在第一时间内用作品作出反应。
他在自序中说;「优秀的人物正在创造一个新的时代,我们要用新观念来解释新生事物,参与现代社会,拥抱现代人生。」
尔雅出版社介绍此书:「现代社会特徵的展示,传统人生态度的重估,心灵安适和精神永恒的追求,日新又新跃出时间淘洗的祕录,开发思辩能力的金钥」。当然,所谓展示,重估,追求,都是文学形式,旁敲侧击,烘云托月,意在言外,心领神会。读者或得或失,各有因缘。
Sold Out
选文试读:(一)“明契”
——沉默造成的误解,比语言造成的误解更多。
证婚的牧师照例要问新郎:“你愿意娶她做妻子吗?”又问新娘:“你接受他做你的丈夫吗?”答案自然都是“愿意”。有人认为这样的问答实在多余,因为“答案可想而知”。凡是“答案可想而知”的问题,都不必问。
答案“可想而知”,就省略了一问一答,双方心照不宣,凭共同的默契办事,是一种很美的经验。这经验,在道德标准一致、思想单纯的古代社会里,往往可以得到。现代社会去“古”已远,观念复杂,甲心目中的“理所当然”,在乙的心目中可能是“岂有此理”。举例言之:弟弟把五千块钱交给哥哥应急,在哥哥认为这笔钱不必归还,在弟弟却认为自然会还,两个人都没有把心里的话明白说出来,都认为双方早有默契,事实却大谬不然!经年累月以后,弟弟如果讨债,势必伤了哥哥的心,如果弃权不问,势必伤了自己的心,两种结果都会损害双方的关系。
所以现代人彼此相处,一旦涉及权利义务,都喜欢处处说个明白,即使是人所共知的“天经地义”,人所共守的“金科玉律”,双方也要明知故问,欲休还说。默契可能有,但是要变成“明契”才算数。如此“赤裸”,殊少余味,但总比事后互相指责要好些!
选文试读:(二)婴儿时代的鞋子
——人生有许多痛苦。其中“生长的痛苦”其实就是喜悦。
我们经济开发的速度很快,其他方面赶不上,以致社会上有很多现象不相调和,恰似孩子在发育期间穿着挤痛了脚的鞋子、紧身的衣服。我们可以随手举一两件眼前的小例子。
公务机构发出来的表格,住址一栏又窄又短,写不下填表人的详细地址。所以然之故,是因为这些表格沿用多年前的老样子反复复制,不加调整。可是都市建设突飞猛进,许多人的住址在街巷之外有了弄、号、几号之几,再加上一个括号注明几楼。这一串数字又长又啰嗦,当年的那个小格子如何装得下?
办公务的人也明明知道大家的地址变复杂了,可是总忘记把那个小格子放大。盖公寓的人也知道今天的人邮件多了,印刷品的体积大了,可是仍然照十年前的尺寸做信箱。其实“今非昔比”的景象触目皆是,举例言之:从前诗人的感伤由于“物是人非”,而今则由于“人是物非”。从前是“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”。现在是“桃花不知何处去”,人面仍在原地,种桃花的地方盖了保险公司大楼,“人面”在六楼办公。切勿再等因奉此陈陈相因,把婴儿时期的鞋子丢开吧,高高兴兴的丢开!
选文试读:(三)懒人奇遇
——天助助人者,人助自助者。
乡下,一个无所事事的懒汉打开电视机,看见连续剧里面有一个流浪汉怀才不遇,没有饭吃,后来好运亨通,立即当了总经理。他认为大城市里面机会多,就跑到台北,躺在公园里的长椅上等待。
果然,有一个西装笔挺、红光满面的绅士拍他的肩膀。果然,他走进有冷气的办公室当了总经理。他把身份证、图章交出来,领到一个沉甸甸的薪水袋。他什么事都不必做,一切业务由那个西装笔挺的人处理。他自己也西装革履,与以前判若两人。他有足够的时间打牌、跳舞、看电视、喝酒。他喜欢这些,果然得到了这些,他厌恶工作,这里根本无须工作。
三个月后,警察来到电视机前把他“请”出去。他的公司是一个诈欺组织,借了很多钱,也开了很多空头支票,这一切都是用他的名义,他是总经理。他呼冤也没有用,证据确凿,法网难逃。这回轮到人家在电视机上看他了。他住进一个没有酒、没有麻将、没有电视的地方,那是监狱。
在工商业社会里,文艺作品也商业化了,大部份作品尽力设法激起人们的欲望,却没有告诉人们如何满足这欲望。这样的作品只能扰乱我们的生活,无法指导我们的生活。沉湎在这种作品的读者就逐渐变成一个不会生活的人了!
选文试读:(四)无忧惧
——冒险者戒自负,谨慎者戒多疑。
有一位营养学家说,世界上有半数人之寿终是饿死的。他的意思是说这些死者生前虽然也曾辗转床褥,其致病之由却是缺乏营养。
“异工同曲”,一位心理学家认为“世界上有半数人是愁死的。”现实和理想冲突,郁郁寡欢,忧能伤人,难以永年。
岂止忧能伤人?偶然得意,即骄狂纵姿,乐极生悲;或偶然拂意,即血脉喷张,迁怒滋事,都足以剥蚀健康,自坏长城。
现在,懂得调配食物的人多起来了,懂得如何处理钱财的人更多,但是,懂得如何调理自己感情的人却很少!能夠教导子弟如何调理感情的人更少!
在战场上,老兵告诉新兵不必害怕:
——听见枪声,不必害怕,因为子弹的速度比声音快,当你听见枪声时,子弹已经越过你的身旁去远了;
——枪声未起,不必害怕,因为敌人还没有射击,子弹还没有出膛。
每个人在个性逐渐形成的青年时期,就该开始寻找一种教育,一种训练,自己使情绪稳定,心地宁静,然后获得心理的成熟和健全。此事绸缪得宜,终身受用不尽。
选文试读:(五)创造你的知音
——社会的平均水准愈高,个人的独特成就愈大。
俞伯牙是一个音乐家,他的琴艺造诣高超,当代几乎投有什么人能夠欣赏领会,只有一个鍾子期是他的知音,两人因此成为莫逆之交。俞伯牙常常在高山之下,流水之间,为鍾子期一个人演奏,彼此的心灵在琴中融合为一,与大自然浑然俱化。
不久,鍾子期得了急病,猝然去世。俞伯牙失去了他精神上唯一的支持者,内心十分悲痛。有一段时间,他只顾擦自己的眼泪,忘了去擦拭琴上的灰尘。在沉思中觉醒,他知道他的艺术属于民族文化,是人人有权享用的一笔财产。只有一个鍾子期是不够的,甚至只有一个俞伯牙也不够。于是他咽下悲哀,抖擞精神,一面设帐授徒,一面旅行演奏。他热爱听众,忘记疲倦,慢慢的,听众也狂热的爱他,对音乐不再有神秘和疏离的感觉了。
到俞伯牙晚年,他的国家是当时音乐家最多的地方,是音乐人口比例最高的社会,是音乐风气最盛的国度。多少人崇拜他赞美他,说这一切都是他的成就。他听了这些话表情淡然,他真正想听到的是这么几句话:“鍾子期没有死。鍾子期已经复活。鍾子期无所不在。”可是这几句话偏偏就没有谁对他说过。
——沉默造成的误解,比语言造成的误解更多。
证婚的牧师照例要问新郎:“你愿意娶她做妻子吗?”又问新娘:“你接受他做你的丈夫吗?”答案自然都是“愿意”。有人认为这样的问答实在多余,因为“答案可想而知”。凡是“答案可想而知”的问题,都不必问。
答案“可想而知”,就省略了一问一答,双方心照不宣,凭共同的默契办事,是一种很美的经验。这经验,在道德标准一致、思想单纯的古代社会里,往往可以得到。现代社会去“古”已远,观念复杂,甲心目中的“理所当然”,在乙的心目中可能是“岂有此理”。举例言之:弟弟把五千块钱交给哥哥应急,在哥哥认为这笔钱不必归还,在弟弟却认为自然会还,两个人都没有把心里的话明白说出来,都认为双方早有默契,事实却大谬不然!经年累月以后,弟弟如果讨债,势必伤了哥哥的心,如果弃权不问,势必伤了自己的心,两种结果都会损害双方的关系。
所以现代人彼此相处,一旦涉及权利义务,都喜欢处处说个明白,即使是人所共知的“天经地义”,人所共守的“金科玉律”,双方也要明知故问,欲休还说。默契可能有,但是要变成“明契”才算数。如此“赤裸”,殊少余味,但总比事后互相指责要好些!
选文试读:(二)婴儿时代的鞋子
——人生有许多痛苦。其中“生长的痛苦”其实就是喜悦。
我们经济开发的速度很快,其他方面赶不上,以致社会上有很多现象不相调和,恰似孩子在发育期间穿着挤痛了脚的鞋子、紧身的衣服。我们可以随手举一两件眼前的小例子。
公务机构发出来的表格,住址一栏又窄又短,写不下填表人的详细地址。所以然之故,是因为这些表格沿用多年前的老样子反复复制,不加调整。可是都市建设突飞猛进,许多人的住址在街巷之外有了弄、号、几号之几,再加上一个括号注明几楼。这一串数字又长又啰嗦,当年的那个小格子如何装得下?
办公务的人也明明知道大家的地址变复杂了,可是总忘记把那个小格子放大。盖公寓的人也知道今天的人邮件多了,印刷品的体积大了,可是仍然照十年前的尺寸做信箱。其实“今非昔比”的景象触目皆是,举例言之:从前诗人的感伤由于“物是人非”,而今则由于“人是物非”。从前是“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”。现在是“桃花不知何处去”,人面仍在原地,种桃花的地方盖了保险公司大楼,“人面”在六楼办公。切勿再等因奉此陈陈相因,把婴儿时期的鞋子丢开吧,高高兴兴的丢开!
选文试读:(三)懒人奇遇
——天助助人者,人助自助者。
乡下,一个无所事事的懒汉打开电视机,看见连续剧里面有一个流浪汉怀才不遇,没有饭吃,后来好运亨通,立即当了总经理。他认为大城市里面机会多,就跑到台北,躺在公园里的长椅上等待。
果然,有一个西装笔挺、红光满面的绅士拍他的肩膀。果然,他走进有冷气的办公室当了总经理。他把身份证、图章交出来,领到一个沉甸甸的薪水袋。他什么事都不必做,一切业务由那个西装笔挺的人处理。他自己也西装革履,与以前判若两人。他有足够的时间打牌、跳舞、看电视、喝酒。他喜欢这些,果然得到了这些,他厌恶工作,这里根本无须工作。
三个月后,警察来到电视机前把他“请”出去。他的公司是一个诈欺组织,借了很多钱,也开了很多空头支票,这一切都是用他的名义,他是总经理。他呼冤也没有用,证据确凿,法网难逃。这回轮到人家在电视机上看他了。他住进一个没有酒、没有麻将、没有电视的地方,那是监狱。
在工商业社会里,文艺作品也商业化了,大部份作品尽力设法激起人们的欲望,却没有告诉人们如何满足这欲望。这样的作品只能扰乱我们的生活,无法指导我们的生活。沉湎在这种作品的读者就逐渐变成一个不会生活的人了!
选文试读:(四)无忧惧
——冒险者戒自负,谨慎者戒多疑。
有一位营养学家说,世界上有半数人之寿终是饿死的。他的意思是说这些死者生前虽然也曾辗转床褥,其致病之由却是缺乏营养。
“异工同曲”,一位心理学家认为“世界上有半数人是愁死的。”现实和理想冲突,郁郁寡欢,忧能伤人,难以永年。
岂止忧能伤人?偶然得意,即骄狂纵姿,乐极生悲;或偶然拂意,即血脉喷张,迁怒滋事,都足以剥蚀健康,自坏长城。
现在,懂得调配食物的人多起来了,懂得如何处理钱财的人更多,但是,懂得如何调理自己感情的人却很少!能夠教导子弟如何调理感情的人更少!
在战场上,老兵告诉新兵不必害怕:
——听见枪声,不必害怕,因为子弹的速度比声音快,当你听见枪声时,子弹已经越过你的身旁去远了;
——枪声未起,不必害怕,因为敌人还没有射击,子弹还没有出膛。
每个人在个性逐渐形成的青年时期,就该开始寻找一种教育,一种训练,自己使情绪稳定,心地宁静,然后获得心理的成熟和健全。此事绸缪得宜,终身受用不尽。
选文试读:(五)创造你的知音
——社会的平均水准愈高,个人的独特成就愈大。
俞伯牙是一个音乐家,他的琴艺造诣高超,当代几乎投有什么人能夠欣赏领会,只有一个鍾子期是他的知音,两人因此成为莫逆之交。俞伯牙常常在高山之下,流水之间,为鍾子期一个人演奏,彼此的心灵在琴中融合为一,与大自然浑然俱化。
不久,鍾子期得了急病,猝然去世。俞伯牙失去了他精神上唯一的支持者,内心十分悲痛。有一段时间,他只顾擦自己的眼泪,忘了去擦拭琴上的灰尘。在沉思中觉醒,他知道他的艺术属于民族文化,是人人有权享用的一笔财产。只有一个鍾子期是不够的,甚至只有一个俞伯牙也不够。于是他咽下悲哀,抖擞精神,一面设帐授徒,一面旅行演奏。他热爱听众,忘记疲倦,慢慢的,听众也狂热的爱他,对音乐不再有神秘和疏离的感觉了。
到俞伯牙晚年,他的国家是当时音乐家最多的地方,是音乐人口比例最高的社会,是音乐风气最盛的国度。多少人崇拜他赞美他,说这一切都是他的成就。他听了这些话表情淡然,他真正想听到的是这么几句话:“鍾子期没有死。鍾子期已经复活。鍾子期无所不在。”可是这几句话偏偏就没有谁对他说过。